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阳江刀剪集群走向何方?

阳江刀剪集群走向何方?

打印 | 2011/1/18 14:07:54 | 发布者:五金刀剪产业信息平台 | 查看数:2366
摘要:  作为传统产业集群的代表,阳江刀剪产业集群对阳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2005年,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行业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的2/3,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产品创新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区域生产低成

 

作为传统产业集群的代表,阳江刀剪产业集群对阳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2005年,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行业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的2/3,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产品创新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区域生产低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和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的限制,五金刀剪行业不仅面临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还将受到行业自身发展瓶颈问题的影响。
发展评析
阳江刀剪行业历史悠久,“阳江刀”很早以前便闻名海内外。1955年,党和政府把阳江分散的个体小刀生产者组织起来,成立4个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并组成阳江县地方国营小刀厂,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上世纪90年代,阳江的国营、集体刀剪企业逐渐衰落,但它们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刀剪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纷纷另起炉灶,创立民营企业。“十五”期间,五金刀剪业迅速发展,占整个阳江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产业。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从2000年的797家发展到2005年的1138家,规模以上企业也从81家发展到210家。1998年以来,“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 “中国刀剪之都”、“中国小刀中心”等称号落户阳江。
五金刀剪市场竞争类型的变化趋势是“竞争→垄断→竞争”的过程,对应的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是先高后低,整个行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如表1所示)
表1  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发展的演化路径
阶段 市场结构特征 市场类型 行业发展
建国前 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的进出较自由 低层次的完全竞争 成长
五六十年代 市场集中度空前的高、潜在生产者难以进入 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初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开发倾向性、行业进入相对容易 垄断竞争/完全竞争 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阳江已形成了具有相当优势的刀剪企业集群,并且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刀剪集群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企业群集中很多企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层面上,产业、产品及技术配套相互脱节。大量同类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另外,集群存在大量小而全的企业,生产或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企业之间未建立起涵盖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网络没有形成,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扩张和规模攀比的现象普遍,无序恶性竞争,缺乏协作,这样相互隔离,很难提高刀剪集群的创新扩散效率。所以,这种自组织模式形成的经济形式,自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难以从宏观上、整个产业的角度和胸怀来考虑整个集群的发展,这也就决定了,对于上述一些阻碍集群创新扩散的问题,集群自身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刀剪民营企业是从铁匠铺发展起来,家庭作坊式的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了当地刀剪民营企业。由于各家企业生产相似的产品,如果哪家首先公开自己的工艺技巧,必然会受到其它厂家的仿冒,自己的独特优势会瞬间消失,可见保守自己的生产诀窍,比与别人分享更有维持竞争优势和获利的可能。所以,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的企业没有把自己的各种创新活动主动公布的倾向,长期来看,维持现有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存在问题
通过对重点刀剪企业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阳江五金刀剪集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是企业层面的,但更多的问题具有行业共性。
五金刀剪企业的绝大部分主体是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创业初期,大多是以家族作坊的生产方式起家,在追求产量的过程中赚得了第一桶金。历史和现实决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可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恰恰是因为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处于真正的市场环境,自动自发地去市场争取订单,快速高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组织生产应对市场变化,曾经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然而,五金刀剪企业无法打破自身体制局限性。民营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完全归少数“老板”所有,劳资关系对立明显;“文无定法”,“出口成章”,老板说了算,等等现象是民营企业管理上的通病。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妨碍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是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侵权造假,这正是民营经济完全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鲜明表征。与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发展相比,仅凭借民营企业难以跳出自身体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从目前的地理布局、企业数量、生产总量、相关行业的关系等情况来看,阳江五金刀剪行业更多的停留在集聚的层面。集而不群、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属于明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因此带来了整个五金刀剪集聚产品档次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开发水平不足的问题。
和其他传统产业集群相似,五金刀剪集群的内部跟风仿效者多,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在:集群缺乏集体行动规则和规范,各个企业大都利用当地相同的比较优势进行竞争,产业重构与同化现象严重,无法形成差异化经营;其产品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目前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刀剪集群形成压力。
目前,从政策环境的布局来看,无论是法规政策方面,还是专设行政机构、行业协会方面,阳江市在制度安排和框架结构方面已经非常明确清晰,也比较完善。比如,有专门负责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同时,也成立了五金刀剪协会来规范行业的运作,加强行业的自律。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法规政策、机构协会的功能比较有限,还远没有达到设立时的预期目标,需要完善的空间还非常大。这一点也是五金刀剪集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改进的工作重点之一,着力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完善五金刀剪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政府支持体系的建设。
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只有做好钢,才能出好刀,赶超洋品牌,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二是人才问题,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三是资金紧张,资金一直是制约五金刀剪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头痛的事情,金融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战略发展重点
完善五金刀剪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建设
产业集群的有效成长、发展,并形成竞争力,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即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机制、技术学习机制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有健全的外部支持体系作保证。
五金刀剪集群通过构建包括市场服务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创新网络体系、政府支持体系等要素构成的外在支持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竞争基础。其中市场服务体系是前提,技术开发系统是保证,区域创新网络是基础,政府支持体系是环境条件。
加强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建设
用集群品牌带动产业集群和企业品牌的发展。作为公共产品的集群品牌,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区域内成员可以通过“搭便车”免费享受集群品牌带来的好处。集群品牌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建设,使其担当集群品牌创建和市场管理的主体。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以制度保证集群品牌建设的连贯性和核心价值的一致性。集群品牌建设应当遵守质量监督机制、集群公关机制、集群信用保障机制和集群协作创新机制。
以企业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和集群品牌的支撑点。根据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良性互动关系,发展集群品牌需要优秀的企业品牌来支撑。在集群内推广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改进企业和区域的增长观念和竞争意识。进行企业品牌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将对品牌战略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对集群内企业品牌进行品牌整合。
完善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的生长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赖以生长的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政府要特别关注产业集群的区位资源优势的建立,区位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硬件的建设,如交通、电力、通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还体现在一个基于信任与合作的独特软环境,而且软环境建设对集群品牌的生命力具有更深刻的影响。
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核心是废物减量化,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
阳江五金刀剪集群要想有长足发展,从长远来看,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群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内以五金刀剪企业为主体,积极促进刀剪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互动,形成长期互信合作的生态网络。通过提高炼钢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一方面为刀剪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有效回收区域内企业的边角料等,降低原材料的投入量。加强五金刀剪企业与区域内模具加工、热处理、电镀配件等服务企业的联系,提高专业化生产效率。同时,严格控制各类厂家污水排放指标,合理调整环保费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