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回顾与展望

打印 | 2011/1/25 13:13:25 | 发布者:五金刀剪产业信息平台 | 查看数:2389
摘要:   一、钢铁行业2010年回顾  2010年钢铁业运行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铁矿石指数定价大势确立  今年行业的最大变数来自与铁矿石价格机制由传统的以年度为限长期协议价格向以指数为参考的贴近现货市场的季度定价机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市场多年来博弈的结果。季度定价模式实行之后,二季度的铁矿石价格较一季度几乎翻倍,而下半年协议价也都保持了高位运行。对于铁矿石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中国钢铁,协议矿价的上涨

  一、钢铁行业2010年回顾
  2010年钢铁业运行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铁矿石指数定价大势确立
  今年行业的最大变数来自与铁矿石价格机制由传统的以年度为限长期协议价格向以指数为参考的贴近现货市场的季度定价机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市场多年来博弈的结果。季度定价模式实行之后,二季度的铁矿石价格较一季度几乎翻倍,而下半年协议价也都保持了高位运行。对于铁矿石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中国钢铁,协议矿价的上涨大大提高了行业成本,行业的利润虽然较去年有所恢复,但却大量的向上游和海外转移。国产矿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国产矿的产量5月以来已经一直维持在9000万吨以上的水平,短时间内进一步取代外矿的空间有限。另一项降低外矿依赖度的手段—海外投资,也在今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的钢企都争相出海以寻求对铁矿石的控制。但这两项措施短期内都难以扭转我国对外矿高度依赖的局面,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季度定价机制发生改变的信号,不仅如此,指数定价已经有了可持续的市场基础,钢铁企业不得不正视现实,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市场研究,努力降低这种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2、节能减排政策突然发力
  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为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同时配合钢铁行业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9月各个钢铁大省都纷纷出台了限电限产的调控措施。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出人意料,“十一五”GDP的单位能耗下降指标完成基本无忧;粗钢产量连续回落的同时也推动了二次去库存顺利进行,年底钢材社会库存的总量回落到了1300万吨的水平,全年笼罩在钢铁行业上空的高库存压力得以缓解。当然,这次调控的行政色彩略显严重,怎样更多的用市场手段来引导钢铁行业发展,也是我们在2011年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限电限产仅仅是2010年钢铁政策调控的一个侧面,针对钢铁行业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国家也出台了密集的政策进行调控。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20万吨及以下的转炉、电炉都将在2010年9月30日以前遭到淘汰,而2011年这一指标将提升到400立方米和30万吨。同时,《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和《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也相继出台,过去五年国家没有审批的钢铁项目和2009年粗钢产量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以及产量30万吨以下的特钢企业都将面临调整。尽管,本年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曾遭到质疑,但是,从执行力度、名单式管理制度和问责制考核方式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期间的淘汰落后将不会再是雷声大雨点小。
  3、结构调整呈现加速迹象
  2010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革是行业龙头引领的并购整合浪潮。首钢入主通钢、天津钢企内部合并、鞍钢并购攀钢、河北钢铁先后对12家民营钢企的渐进式整合、太钢对美锦的委托管理……加之已经箭在弦上山东钢铁对日钢的整合,2010年的钢铁产业地图已经发生了剧变。这些行业的并购整合有政府联姻因素、有政策调控因素、也有在高成本下中小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的因素。同时,今年企业整合的模式也更加灵活,委托管理和渐进式整合等都为中国民营钢企的整合开辟了新思路。河北钢铁的渐进式整合无疑是下半年行业整合的最大亮点,继11月收编5家民营钢企以后,在12月底又通过这一方式整合进了7家民营钢企,进一步提高了河北钢铁在采购上的话语权。渐进式整合模式操作上相对简单,有利于最高效率对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批量整合,但另一方面,其需要后继进一步进行实质性整合的推动,也是在整合12家民营钢企之后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不过无论这种整合方式在2011年怎样演变,都将对我国的民营钢企整合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中国钢企的整合也可以放眼海外,去开拓一些钢铁的新兴市场,一方面可以转移部分国内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占领当地市场。
  4、钢材需求期待政策刺激
  2010年钢材的需求总体比较旺盛,虽然房地产的调控曾带来建材需求回落的预期,但持续高位的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部分消化了2010年建材需求减弱的预期,下半年钢材市场还在建材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波缓慢攀升的行情。2011年国家提出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指标,倘若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无疑将会很大带动明年的钢材消费。其他行业需求的增长同样需要政策的积极配合,家电下乡效果的持续强化以及对节能汽车的补贴,都将带动这些行业对钢材的需求。
  二、钢铁行业2011年展望
  (一)基本指标预测
  我们预计2011年粗钢产量在6.6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将达到6.4亿吨,钢材出口较今年略有减少在3600万吨左右,进口稳定在1600万吨的水平;国产矿的产量将达到11.5亿吨左右,进口矿约6.6亿吨,进口矿的价位将运行在120-190美元/吨之间。
  (二)行业运行展望
  2011年钢铁业运行存在着以下不确定性。一是国际经济的复苏是曲折的,国际钢铁市场的需求映射到中国市场也会是不确定的;二是国内“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政策可能使钢铁的需求呈现出增长中有波动;三是节能减排持续性和再度发力的时间点不确定。
  目前的钢铁行业谈不上痛定思痛,但靠产量高速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也已经无法延续。行业利润流失和经济发展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让耗能大户的钢铁必须认真思考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2011年的钢铁行业将面临全面的转型。
  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共识,钢铁行业不仅需要在淘汰落后上继续加大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生产环节能耗的降低和资源的回收利用,低碳技术将会成为钢铁企业未来一项重要的竞争力。
  行业利润流失也使钢企向上下游行业的延伸和在非钢产业上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内来看,宝钢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约40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不但增加了新的盈利点,也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关系,对其钢铁主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外来看,蒂森克虏伯在非钢产业取得的成功,也使其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分散了行业风险。2011年钢铁企业在主业之外的业务拓展,也将会成为行业利润改善的一个突破点。
  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的一些高端产品逐渐开始出现过剩的迹象,这也要求钢企在产品结构上进行扩展和升级,能够结合7个新兴战略产业对原料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另一方面,行业结构的调整也必将继续,并购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短期来看我们预计山东钢铁对日钢的整合终将修成正果,长远来看,中国众多民营钢企的并购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