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向“认证强国”迈进

向“认证强国”迈进

打印 | 2011/1/7 10:26:43 | 发布者:丁莹 | 查看数:2457
摘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定DE国际标准/指南转化率已经达到100%。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共制定认证认可国家标准73项,其中自主创新标准49项。这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基础核心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自主创新标准体现中国实践DE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   据SAC/TC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定DE国际标准/指南转化率已经达到100%。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共制定认证认可国家标准73项,其中自主创新标准49项。这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基础核心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自主创新标准体现中国实践DE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

    据SAC/TC261秘书长许增德介绍,SAC/TC261成立于2002年9月,成立之初,21项国际标准和指南仅转化了4项,转化率不到20%。在2004年DE全会上,SAC/TC261确定了“知己知彼、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全面跟踪”,“实质参与、融为一体”,“自主标准、导向国际”DE“四步走”发展战略。当时最重要和迫切DE任务是转化CASCO制定DE国际标准和指南。现在,CASCO制定DE标准和指南已全部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同时,由于建立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长效机制,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从“追赶”变成“同步”,实现了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与国家标准起草组DE“无缝对接”。刚发布DEISO/IEC17007和ISO/IEC17043均在DIS稿阶段就启动了转化工作。

    据介绍,成立7年来,SAC/TC261在自主创新标准体现中国实践和特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认监委于2007年联合下发DE《认证认可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将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分为4个层级。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通用标准;第二个层次是认可、认证、检查、检测等合格评定活动通用标准;第三个层次是特定领域合格评定活动标准;第四个层次是规定认证对象要求DE标准。前两个层次为认证认可基础核心标准,以转化CASCO国际标准/指南为重点,第三、四层次则根据我国DE实践和科研项目DE输出,自主研发49项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管理和良好农业规范等领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SAC/TC261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也有新突破。2007年,SAC/TC261建立了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工作制度,当年成立了4个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为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水平,保障我国专家进入国际标准制修订核心起草组提供了制度保障。2008年,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口工作组DE任务和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截至目前,已成立7个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覆盖ISO/CASCO正在开展DE全部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荐专家大部分进入国际标准DE核心起草组。

    许增德说,冷静分析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面临DE局面不难看出,其与我国认证认可事业DE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认证认可实践经验总结不够紧密。我国认证认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认证大国。在认证认可事业发展中,哪些经验是可以使认证认可活动在一定DE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从而被共同使用DE和重复使用,形成标准DE,目前尚缺乏有效DE收集渠道。二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处于“融合”DE阶段,还无法达到“引领”。虽然已经全面参与了国际标准DE制修订活动,但发言权还是有限,不能主导国际标准DE制修订。三是与相关组织DE合作机制上缺乏创新,还存在认证认可急需DE依据类标准无法满足认证认可发展DE需要DE实际问题。四是需要加强对认证认可标准DE应用。

    据了解,今年SAC/TC261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DE工作。实现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DE重要转折,从过去DE等同转化国际标准,转为以转化国外先进标准和自主创新制定国家标准为主,提高标准研发能力,满足认证认可业务急需。继续深化和拓展与组织DE合作力度和范围,促进认证依据用标准DE制修订速度和认证适用性。进一步提高认证认可标准化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国内外认证认可标准化动态信息DE快速收集、分析、汇总、传递、共享机制。探讨与国外相关知名机构合作研发标准,并力争向国际组织提交1~2项标准提案,以期在引领国际标准方面有实质性推动,从“认证大国”向“认证强国”逐步迈进。《中国质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