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高耗能工业投入加大,芳完成投资263亿元,大幅增长37.4%,比上年同期加快44.5个百分点;同期,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59亿元,下降15.3%,低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仅占项目投资的4.4%。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敏感时期内,广东高能耗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出现巨大升降落差,这道轨迹显然偏离了预设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区。
经济回升 传统“复归”?
“在保增长的同时,广东必须警惕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第一时间看到数据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如是呼吁。而广东省统计局方面首度的公开表述与此高度一致,“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显薄弱,可能出现经济回升伴随传统发展模式复
统计显示,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率偏低是当前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主要问题。2009年,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3.15亿元,同比增长19.5%,投资总量居全国第4位,位于山东(19031亿元)、江苏(18751.6亿元)、河南(13704.65亿元)之后,2003年以来投资总量首次从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全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4位。与东部四省市相比,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34.2%,投资率低于上海(35.4%)、浙江f47.0%)、江苏(55.1%)和山东(56.3%)。
高耗能投入大增产业升级力不足
不过在林江等专家看来,即使投资总量在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但广东绝对投资额仍算庞大,投资结构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此说法提供了支撑。在去年广东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回暖迹象明显,完成投资4439.49亿元,同比增长13.7%。但是仅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就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投资3105.86亿元,仅增长1.7%,其中国有经济制造业投资178.23亿元,更下降17.1%。
广东省统计局称,高耗能工业投入加大增三成七,这将使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广东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仅占项目投资的4.4%.产业结构升级的力度仍然不足。
手工作坊群起升级转型艰巨
事实上,在广东经济发展中,高能耗工业投资的增长还不是传统发展模式“复归”的全部。春节后羊城晚报记者在深圳、东莞等地调查发现,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归”迹象同样明显。因为用工短缺,大量家庭作坊在珠三角一些地方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尤其是毛纺、制衣等领域非常突出,三五台平车、一台打边车,另外再放置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工作台用于放置布料、成衣,这就是当下众多服装加工作坊的全部设备。据知情人士透露,仅在虎门镇,类似的家庭作坊约有上万家。
厚街劳务大市场营销总监黄京表示,加工作坊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缺工困境,但不值得提倡。
林江认为,手工作坊的出现有市场选择的问题,企业要生存无可厚非,但加工贸易附加值不高,对环境、资源耗费很大,群起的手工作坊足以敲响警钟,预示着广东升级转型之路仍很艰巨。而理想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应是通过培植新兴产业,以增量稀释和提升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