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国美之争为民企敲响警钟

国美之争为民企敲响警钟

打印 | 2011/1/7 9:32:23 | 发布者:佚名 | 查看数:2868
摘要:        尽管明知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但大战已经上演,而且当下正酣,当事人双方——黄光裕和陈晓也只能使尽浑身解数力争最大限度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了。       8月23日傍晚,在社会各界都在怀疑国美电器是否会延期发布2010年半年

        尽管明知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但大战已经上演,而且当下正酣,当事人双方——黄光裕和陈晓也只能使尽浑身解数力争最大限度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了。
        8月23日傍晚,在社会各界都在怀疑国美电器是否会延期发布2010年半年报时,不曾想国美电器还是如期发布了。只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原本一场惯常的业绩“媒体说明会”,除了简单的业绩发布外,似乎演变成了一场“媒体动员会”。
        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美电器实观销售收人人民币24873百万元,同比上升一21.55%;公司经营利润同比上升86.14%至1249百万元;经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3.28%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5.02%。
        然而,就是这份被国美电器自认为是“创2008年末以来最好记录”的业绩报表,却遭到了大股东黄光裕方面的强烈质疑:事实上,国美电器自身的运营效率正在下降,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盈利能力差距巨大,而且多个方面已经或正在丧失领先优势。
        伴随着黄、陈之战的进一步深入,一个更加接近真实、客观的国美电器逐渐浮出水面。也让人们对于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连锁渠道商——国美电器的前世今生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不少人也都希望这场“战争”早日结束。
        好在在业绩发布会的同时,国美电器董事会也宣布了股东大会召开的正式日期叫月28日。这就意味着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于黄、陈来说必定有个结果。尽管对于国美电器而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错失良机的结局。
        业内专家指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国美事件对于国美电器自身、主要竞争对手、相关利益方以及整个处于治理结构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其影响和意义已经开始。只不过多少觉得有点一“另类”、有点“寒酸”。
        国美“透明化”
        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一样,其财务和业绩基本上都是公开的,国美电器自然也不例外。但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由于“战争”需要进行“另类”揭底解读的,国美电器绝对是第一个。一个更加“透明化”的国美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8月23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之所以一再强调2010年上半年业绩是“创2008年末以来最好的记录”,除了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以及利润率郁同比有了大幅度增长外,单店销售和坪效等重要指标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国美电器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公司关闭低效益门店25问,新开门店39问,改造门店75问;报告期内,公司同店销售同比增长24.80%;每平米销售持续提升,与2010年第一季度及2009年上半年相比分别增长8.85%及31.91%。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漂亮”的半年报,在国美电器大股东看来,却是漏洞百出。“2009年上半年,国美电器受到金融危机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仅以2009年上半年数据为参照不够客观,应引人2()08年数据。”
        黄光裕方面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纵向与国美2008年上半年相比(多项重要指标不升反降),还是横向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多个方面已经或正在丧失领先优势),目前由陈晓带领的管理层并没有将国美电器带向更好的未来。
        据该人士透露,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很多重要指标国美电器都落后了。增长速度远低于同行——2010年上半年主要竞争对手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9%,而国美仅21.6%;盈利能力差距巨大——上半年经营利润率低于主要竞争对手2.27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低1.74个百分点,退步与进步之间,反差巨大。
        而且,主要竞争对手2010年上半年营业总收人360.55亿元,净利润20.22亿元,收人规模和净利润分别超过国美111.85亿元、10.60亿元。上述人士表示,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包括国美上市、非上市、大中)销售额比值从2008年上半年的70.09%升2010年同期的96.37%。“国美领先优势即将丧失。”
        另外,从经营利润率、净利润率以及营运效率来看,国美电器本期与2008年同期相比,也是不升反降。国美2008年上半年经营利润率为5.1l%。2010年上半年为5.02%。净利润率2008年上半年为4.77%,2010年上半年仅为3.87%。而且2010年上半年国美存货周转天数为50天,而2008年同期为43天,增加了7天,说明当前国美,的内存货管理水平下降,无效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
        如此看来,作为目前国内最大家电连锁渠道商,国美电器的现状着实令人尴尬。但客观的讲,这其实与大股东黄光裕被捕入狱是不无关系的。但陈晓做到今天这个份上,到底是否就令人满意,也还不好说。
        正如《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伊险峰近期撰文所言,不仔细研究它的和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不去看决策者下一步如何作为,就很容易犯盲人摸象似的错误。“有的时候只看到利润率,看不到市场争夺期里,快速扩大规模是更优的选择,一味地去指责管理上失于精细;有的时候只看销售业绩和收人,忽略了经营过程中的巨大投入和成本,现金不足,资金链即将断裂,我们却在写这个公司的辉煌,不知道它与失败可能只差一步了。”
        相关方新举措
        国美事件是否唤醒了国美电器自身,至少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相关利益方却起到了不小的“触动”作用。
        最为明显的就是主要竞争对手苏宁。就在黄、陈大战正酣之际,8月26日,苏宁电器发布《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显示,苏宁电器拟向248位在苏宁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授予8469万份股票期权,占激励计划公告日该公司股本总额的1.2l%。上述股票的行权价格为14.5元,根据相关测算,该公司此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高达4.035亿元。
        苏宁电器一再声称,股权激励计划只是公司20周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苏宁电器还将按照既定的激励策略,按照本次方案的标准和模板向更多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应届毕业生人才梯队以及优秀的连锁店店长陆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但业内人士仍然指出,在黄、陈大战过程中,黄光裕之所以失去了管理层所有曾经的老部下的支持,除了其他因素外,国美电器黄光裕时代股权激励的缺乏应该是一个不小的砝码。苏宁电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出该计划,多少有点吸取教训、花钱买稳定的嫌疑。同时,另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苏宁目前也正在酝酿如何“接收”国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
        而市场对于苏宁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国信证券分析师孙菲菲表示:,苏宁电器此番股权激励的草案,行权条件比前一收盘价略高,且行权条件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率不低于20%,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5%。苏宁近期在3C及通讯品类的发展规划,相当于三年再造一个苏宁。而苏宁的核心特征是在向行业第一演进的过程中,不断超额分享中国泛家电、3C商品消费的成长,如果认可中国消费品市场的长期持续增长,那么买人苏宁电器,就是分享中国内需市场的持续增士!。
        除此之外,作为国美电器利益相关方,国多的供应商们似乎有些紧张,某小家电的品牌供给商的经理就称,他担忧万一有变,最近对国美的回款盯得很死,供货数目也会适当收紧。
        另外,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国美事件的影响,很多原本就开始自建渠道的厂家已经提速了。“我们正在广州试点电视专卖店,公司计划全国先开几百家。”创维数码一位中层;干部透露,创维数码已经给各分公司下达了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开多少家,目前电视专卖店开得最多的就是广州市。该中层人员表示,“专卖店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想渠道多元化。长远目标兰i然也是不想完全受控于国美、苏宁这种大连锁。”
        而对于国美员工而言,现在也是人心惶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愿意参与到这场争斗中来。那些不牵涉个人利益的中层干部,基本上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国美在北京的一家门店店长说,固然大家私下都在聊这个事情,但真正是看热闹多,只是盼望不要由于内斗消耗,影响全部国美经营的稳固。
        一些人也选择了离开。一位刚离开国美的人士称:黄老板失事后国美内部就没稳定过,刚好转,两位老板又开始斗,短期对国美会有很大影响。这在国美内部已经引起了一些骚乱,很多中层员工尤其是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管理职员,都成为京东商城、苏宁等竞争对手的挖角对象。
        “里程碑”的意义
        如今,国美之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一件标志性事件,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国美事件的本身也为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敲响了警钟。
        此前已有民营企业老板被抓而企业依然顺畅发展的经典案例。物美创始人张文中被抓后,吴坚忠接任并引领企业平安向前;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入狱后,王殿甫、张学斌临危受命使企业业绩稳定增长。
        如果黄光裕把国美托付给的不是陈晓,而是其他旧部,国美就一定会垮掉吗?谁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国美事件引发了企业界、经济学界和法律界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著名民法学家、《公司法》起草专家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说,国美事件有典型意义,应引起法学界的关注和探讨,特别是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在公司治理之间的矛盾、内部人事控制、公司高管的忠诚义务等问题,都能在本案中找到实证。
        北京大学民商法学教授钱明星评论国美电器权力争夺战时表示,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管理权的滥用。按照公司法的基本原理,所有者有权选择管理者,董事和高管在股东会决议下行事,但从黄光裕案所披露的事实来看,以陈晓为核心的董事会否决了股东会通过的决议,这在公司治理史上也是罕见的,起了很坏的作用。
        经济学者马光远日前撰文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拥有一个权力制衡,能够体现绝大部分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公司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很显然,陈晓的一边倒胜利将彻底打破这种均衡,而且其策反王俊洲、魏秋立的行为更是开创了股东的代理人公然背叛大股东信托义务的恶劣先例,这样见利忘义的执行董事,恐怕不会以所有股东的利益作为考量自己行为的第一选择。
        马光远认为,恰恰是国美这种旧部一边倒的倒戈,引发了机构投资者的最大担忧:当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完全落人一个只拥有1.47%股权的职业经理人,而且公司董事会又一边倒地支持这个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这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连大股东的利益都不顾,那么中小股东的利益趋向自然可想而知了。”一位投行人士感慨道:现在中国正处于大量家族企业向现代治理结构转型期,而职业经理人制度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可惜陈晓开了一个“好”头,很可能让这一转型大打折扣。
        难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张玉成律师认为,无论最终表决情况如何,也应尊重与维护已有的合法生效之决策,以实际行动诠释法治社会与自由市场中的商业伦理,坚持将国美从家族化向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垂!。
        中副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企业,尽管有些已经在国内外上市,但大多数企业都还是由家族控股,其决策仍然具有家族化色彩。国美事件或许可以给中国的民营企业上演一场生动而精彩的公司治理商战。张玉成说,“在这种意义上,我更愿意看到国美争夺战的各方不要鱼死,也不要网破,而是在争斗中妥协,在博弈中和解,达成公司权力的均衡与制衡状态,以求最终的共生共赢。”
        既能实现国美的战略转型,也将国美及其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会使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重视、了解、遵守及运用法律规则,实现从家族化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而不是一味以潜规则甚至违背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