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我国钢铁行业西南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西南市场竞争分析

打印 | 2011/1/25 13:13:56 | 发布者:五金刀剪产业信息平台 | 查看数:2444
摘要:   鞍钢和宝钢均在西南地区有所斩获,让竞争对手武钢集团坐不住了。武钢集团正在与陕西钢铁接触。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曾表示,他不同意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钢铁业已经达到饱和点的观点,因为达到饱和有三个条件,其一,实现工业化;其二,人均GDP达到4500-6000美元;其三,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中国太大了,即便东部需求增速放缓,还有巨大的中西南市场等待开发。”   欲

  鞍钢和宝钢均在西南地区有所斩获,让竞争对手武钢集团坐不住了。武钢集团正在与陕西钢铁接触。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曾表示,他不同意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钢铁业已经达到饱和点的观点,因为达到饱和有三个条件,其一,实现工业化;其二,人均GDP达到4500-6000美元;其三,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中国太大了,即便东部需求增速放缓,还有巨大的中西南市场等待开发。” 
  欲重组陕西钢铁 
  据武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武钢正在与刚挂牌成立不久的陕西钢铁洽谈,未来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合并重组计划出台。 
  陕西钢铁是由陕西省国资委、陕西有色以及陕西煤业共同出资组建,于2009年挂牌成立,通过整合陕西省汉中钢铁(集团)、陕西略阳钢铁和龙门钢铁,粗略估计大约具有1000万吨产能。 
  两家公司目前正处在接触阶段,未来变数也很大,所以更多细节不便透露。该人士表示。 不过武钢选择兼并重组对象肯定是要吻合中西南战略的。 
  武钢集团宣传部主任白方这样表示:“武钢的十二五规划中包含两个战略,一个是走出去,第二个就是布局中西南。” 
  事实上,从2005年并购湖北省省属的最大的钢铁企业鄂钢开始,武钢就已经开始了向中西南挺进的路线。 
  2005年4月,武钢重组鄂钢,截至2009年6月30日,武钢集团共持有鄂钢公司77.6%的股权。 
  同年12月,武钢与广西国资委正式签署《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协议书》,共同出资设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9月,两家公司整合进入实质阶段,广西钢铁集团公司挂牌,武钢以现金出资占80%股比。这是首次中部钢铁企业成功重组西部钢铁企业。 
  2009年3月,武钢集团战略重组昆钢,并持新昆钢48.41%股权,成为新昆钢的第一大股东。 
  “其实西南部的重庆钢和攀钢我们也接触过,尽管武钢有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上的优势,但由于并购重组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还是有很多条件谈不拢,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白方表示。 
  重庆钢铁是直辖市重庆最大的国有企业,原有产能300万吨,由于位于重庆中心城区,产能扩张受到严重制约,目前正在环保搬迁,搬迁后总产能有望达到600万吨,加之自身也具有一定的铁矿石资源,直辖市政府显然不舍得放手。 
  而在攀钢集团的问题上,武钢遭遇鞍钢“抢亲”:在攀钢整体上市的关键时刻,鞍钢“力挺”攀钢,为其担任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以致最终投入了鞍钢的怀抱。 
  在重组鄂钢之前,号称钢铁业“三皇”之一的武钢还只有不到1000万吨的产能,如今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将防城港项目算在内,已经形成4000万吨的钢铁产能。 
  钟情于西南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位于九省通衢的江滨城市武汉。本身缺乏铁矿石资源,80%的铁矿石都是从国外进口,由于地处内陆,铁矿石抵达沿海后需经长江内河运输方能到厂,平均粗钢成本会因为运输一项增加100元每吨。而这是武钢多年竞争力上的一个软肋。 
  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曾表示,中国的钢铁业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的钢铁产能都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中部和西部的钢厂太少。言下之意是武钢对中西南市场的看中。 
  一位钢铁业内专家指出,由于武钢本身地处内陆,国内从北向南的海岸线上鲅鱼圈、曹妃甸、黄骅港、日照、湛江等都已被各大钢厂占据。加之中西部近几年需求增长很快,本身钢厂又少,对于武钢而言布局中西南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广西钢铁集团的成立,通过产能置换,让武钢拥有了防城港项目。防城港是国内沿海20个主枢纽港口之一,对于武钢而言,一旦有了防城港钢铁基地,可以极大地降低铁矿石采购以及钢材销售的成本,同时覆盖内陆中南地区和辐射国外的东南亚地区。 
  “目前武钢产品的主要市场还是华东和华南,但是未来我们非常看好中西部的需求,因为现在东部发达地区的钢铁需求已经趋向于饱和,需求增速正在放缓,而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又在向中西部转移,因此未来的钢铁需求增速主要就靠中西部拉动。”武钢集团国内营销部部长杨彭博认为。 
  “圈地”中西部热潮涌现 
  尽管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多次强调,中国钢铁业布局不合理,沿海产能不足,但是随着从北向南的海岸线上鲅鱼圈、曹妃甸、黄骅港、日照、湛江和防城港等规划的钢铁项目都上马以后,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进程领先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还是否能容纳下如此多的钢铁产能? 
  建国后依海而建的宝钢,凭借上海天然的港口城市优势,靠100%的进口长协矿,发展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老大哥,并把武钢和鞍钢等其他钢企远远甩在身后,而它也是最早看到中西部市场潜力的钢厂之一。 
  2007年,宝钢集团通过增持八一钢铁(600581,股吧)集团股份,成为八一钢铁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于八一钢铁而言,渴求的自然是宝钢的技术和管理及资金,而对于宝钢来说,八一钢铁的铁矿及焦煤资源以及在中西部市场上的优势,是宝钢最为看重的。 
  新疆拥有丰富的铁矿、炼焦煤等资源,其中煤矿的探测量占到全国的40%,八钢的产品在区域市场占有至少70%以上的份额。且疆内的钢材产能严重不足,甚至依赖从俄罗斯进口。 
  “其实不仅仅是新疆,整个中西部地区未来对钢材的需求量都非常惊人。从目前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能看出来。”一位钢铁分析师表示。 
  从长远看,资源大省新疆更是面临供给不足的局面。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钢铁分析师张士宝曾对新疆未来的钢铁需求进行过测算,至2012年,新疆人均粗钢产量将达到0.528吨,粗钢总量1200万吨,较2009年增加575万吨,增长91%。 
  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未来的城镇化来看,新疆的上升潜力更是惊人。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据此估算,未来五年,新疆固定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年均超过4000亿元。而目前新疆的城市化率大约为39%,与2009年全国平均47%左右的城镇化率尚有一定距离,因此伴随城镇化率的粗钢需求未来增长空间不可小觑。 
  不少钢厂已经将眼光放在了中西部地区。山东钢铁集团2010年6月表示将在新疆喀什地区建设一期100万吨钢铁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最终产能600万吨。 
  7月首钢集团总投资200亿元、年产量500万吨的钢铁项目在伊犁开工,项目将用4-5年时间形成一个500万吨的钢铁企业。 
  而几乎同时,宝钢集团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300亿元,将八钢年产能由目前的700多万吨提至1000万吨。 另一央企鞍钢在中西部似乎“缺席。” 
  一位鞍钢集团内部人士说:“重组位于西南地区的攀钢,对于鞍钢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华北、东北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钢铁产能,但是这些地区也是钢材供大于求最为严重的,这也是为何北方的钢价一般要低于中西南部的原因之一。不过到现在,内陆中西南部地区可供选择的重组对象剩下的已不多了。” 
  2010年以来,海外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为减少对外矿的依赖,中国加大了国内矿的开采。 据中钢协的预测,2010年铁矿石进口量将会小幅下降,进口矿比例预计55%左右。这也就意味着45%左右的铁矿石是来自于国内矿山,而国内矿山资源除却东北鞍山一带,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从宏观经济来看,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转向以内需为主,政府今年对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的取消是一个信号,将来的钢铁需求应该主要还是靠国内市场。而作为承接东部和南部部分产业转移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未来的钢铁需求潜力更大。”华经纵横咨询中心齐宪臣认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