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某剪刀厂一名员工举起一把大剪刀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柘荣的刀剪产业已从手工作坊时代迈进了机械化生产时代。 记者 林强 摄
宁德网消息(记者 翁飞)7月15日,福建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占地50亩的标准厂房已开始征地。作为行业龙头之一的永德利将迎来又一轮发展高潮。自1997年创厂,从小打小闹的民营小剪刀厂发展成为年产千万把剪刀的业界龙头,永德利成长的足迹恰恰印证了柘荣刀剪行业重获新生的历程。
擦亮百年品牌,一度没落的柘荣刀剪正焕发出久违的发展生机。产品更新换代,产业技术提升,销售市场铺开,小小刀剪竟催生出亿元产业。2008年初,柘荣喜获 “中国刀剪之乡”称号,柘荣刀剪正迈进新的发展历程。
产品升级敲开市场富矿
“浙江货郎担,柘荣剪刀帮”。早在清同治年间,柘荣剪刀就已声名远播,柘民“袁合兴”、“林木兴”字号的剪刀产品畅销江西、广东等地。1991年,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会上,柘荣剪刀荣获第三名,其质量可与“张小泉”、“王麻子”等名牌产品相媲美,产品驰誉全国。然而,1992年,当时唯一的剪刀厂———县闽锋剪刀厂破产改制后,衍生出十几家小企业小作坊,开始各自为战,柘荣刀剪陷入了发展的低谷。“产品老化是当时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刀剪行业业内人士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唏嘘。
“穷则变”,这是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则。当时一些台湾商人慕名到柘荣加工剪刀,带来了一些外形美观的剪刀样品。仅仅外观的改变,产品不但热销而且附加值高。这启发了刀剪企业家的思路。1994年起,柘荣剪刀种类逐步丰富起来。从最初的“五把剪刀”,到塑柄碳钢剪刀、“台剪”,柘荣刀剪产品也走出县域,开始闯入广东、义乌、温州等市场,产业发展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2003年,柘荣剪刀迎来历史的重要转折———逐步退出民用剪刀的市场,转向工业用剪。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转型让柘荣刀剪重新‘挺起腰杆’。”如今,柘荣工业用剪产量占全国工业用剪产量的70%,成为柘荣刀剪产业的支柱产品。刀剪产量开始迅猛增长。自2007年至今产量已翻了一番,2009年,柘荣刀剪产量高达1.2亿把。
“低档产品铺市场、中档产品赚利润、高档产品树品牌”,柘荣刀剪正是依靠这样的产品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06年,柘荣剪刀已经发展至50多个品种,新增不锈钢剪刀品种十多种,自主开发不沾刀系列,结束了柘荣县单一生产剪刀无刀具的历史。
尽管如此,柘荣刀剪始终在不遗余力地创新,开发新产品。去年,柘荣刀剪又喜添“新丁”。福建省首家医用刀剪生产企业--福建亿德医疗器械公司在柘荣诞生。同时,多家企业也开始研发理发用剪、园林用剪等新产品。据了解,一把园林剪的利润率约为工业剪的3倍。业内人士表示:“民用、医用刀剪市场品种繁多,产品单价高,发展空间、获利空间较大,是刀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创新奏响发展新曲
在永德利刀剪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崭新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作。热处理工序采用全自动网带炉,不仅提高剪刀的硬度与韧性,使质量更稳定,并且日产量为20倍人工产量。全自动抛光机、自动水磨机等先进设备引进,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回顾1997年创厂之时作坊式的生产,今天的永德利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永德利刀剪公司董事长袁茂财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天的柘荣剪刀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柘荣剪刀历经300年发展,世代积累的传统煅造工艺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财富。据《柘荣县志》记载,早在清雍正十二年,柘荣就有能工巧匠用土铁加钢刃锻打剪刀。长期积累了水磨、下钢、热处理三道传统技艺并代代相传。事实上,柘荣剪刀的机械化先人一步。1975年,柘荣县诞生了第一家剪刀厂———闽锋剪刀厂,使刀剪产业从手工作坊时代迈进了机械化生产时代。虽然闽锋剪刀厂破产后,机械化的脚步有所停滞,但进入2003年,随着剪刀产业发展壮大,企业生产开始从手工为主、机械为辅转向半机械化,如自动水磨机、热处理设备、自动冲坯机等。
“另一方面,新产品的研发也要求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福建亿德医疗器械公司为了早日掌握医用刀剪的生产技艺,公司股东之一陈常县亲自到江苏某医用刀剪厂打工。据悉,目前该公司已开发了以医用刀、剪、钳、镊为主体的基础外科手术器械系列产品。
政企合作共谱行业新篇
2007年至2009年,柘荣刀剪行业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这个令人惊奇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政府对行业的因势利导。
2006年,政府正式批准刀剪行业协会成立,刀剪行业终于告别了无序竞争的混战局面。制定并执行刀剪定价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管理等,协会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刀剪产业发展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柘荣县委、县政府采取藏富于民、让利于民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刀剪产业发展基金,从2008年起五年内,全县刀剪企业税收构成地方级收入部分全部纳入刀剪产业发展基金,返还协会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担保公司,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县政府规划建设的砚山洋刀剪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410亩,分二期规划建设,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9.5亩,目前已有23家企业入驻。集中区统一规划、统一排污、合理布局,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县政府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争创品牌的措施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厨房刀、餐具刀、工业刀等刀具系列,不锈钢剪、精品剪、园林剪、首饰剪等新品种不断涌现。品牌建设也开始起步,改写市级知名商标、省级以上著名商标零的历史:2005年,柘荣县三和刀剪制造厂生产的“鼎鼎”牌剪刀,被认定为宁德市知名商标;2007年,柘荣县新峰剪具厂生产的“仁吉”牌剪刀、柘荣县龙叶剪刀厂生产的“龙叶”牌剪刀被认定为宁德市知名商标;2009年,福建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德利”牌剪刀、柘荣威德利剪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威德利”牌剪刀被认定为宁德市知名商标,柘荣县三和刀剪制造厂生产的“鼎鼎”牌剪刀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10年推荐福建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德利”牌剪刀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
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