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收藏本页 | 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您光临五金刀剪产业服务平台。
查阅资料 提交申请 受理申请 授权通知
首页 帮助中心 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手段以“有形之手”切实推动产业转移工作开展

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手段以“有形之手”切实推动产业转移工作开展

打印 | 2011/1/6 13:50:42 | 发布者:佚名 | 查看数:2954
摘要: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优化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汪洋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优化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汪洋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财政厅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资金等手段,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并举,切实以“有形之手”推进“双转移”战略实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财政职能,推进“双转移”战略实施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的决策部署,是认真总结我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举措。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在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一方面,财政政策是推动产业转移的有效手段,通过协调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各方面的利益分配、研究制订各项“双转移”资金支持政策、统筹调度各项专项资金支持完善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等,为我省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财税稳步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财政资金和政策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直接、运用灵活、定点调控、见效快的特点,在进一步支持东西北地区实行重点突破战略、承接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具备相当大的作用空间。
        二、创新方式,支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近年来,省财政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共集中投入400多亿元资金,全力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实施。同时,创新资金支持方式,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对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一)安排专项资金及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安排8.4亿元专项资金,作为产业转移工业园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补助资金,对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14个欠发达市给予每市安排6000万元,扶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承接企业进入转移园等。二是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2008—2012年,安排75亿元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对14个欠发达市和江门市每年每市补助l亿元,用于支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贷款贴息及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差距,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实施竞争性安排,充分调动各地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积极性。2008年起,省财政对重点产业转移园区财政扶持资金开展竞争性分配改革,使专项资金分配从“一对一”单向审批向“多对一”审批,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共安排5批共75亿元资金,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统筹调度现有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转移园区项目。同等条件下,省财政现有挖潜改造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对产业转移园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大力鼓励产业进区、企业人园。
        三、多管齐下,确保“双转移”配套政策落
到实处
        (一)落实产业转移园收费优惠政策,减轻入园企业负担。一是在贯彻执行国家取消、停征loo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取消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基础上,实行从2009年6月1日起,取消和停收13项由省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二是研究出台对进入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企业免缴治安联防费、劳动年审证照费、劳动合同文本费、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工本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专利纠纷案件处理费、绿化费等14项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逐步落实“除国家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人园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的鼓励措施。
        (二)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政策.为产业转移提供适用的人力资源。2008—2012年计划安排50亿元,实施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一矛盾,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产业转移输送合格的劳动者,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落实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2008—2012年计划安排资金120亿元,加大标准农田建设、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投入力度,提高耕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进一步解放和转移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产业转移园区转移。
        四、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方面,省财政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先后研究制定了《,。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广东省重点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财政资金的补贴原则、标准、范围、程序、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作了具体规定,加强资金运转各环节的可控性。另一方面,实施“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保障,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安全,抓资金管理就是抓使用绩效”的管理理念,把强化资金监管与增加资金投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控、不定期抽查和重点检查以及追踪问效和通报制度,强化管理,督促改进,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在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政策的有力推动和省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下,我省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效果显著。截止2009年底,省财政7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共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人913.3l亿元,带动投人的平均乘数达l:12.2。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省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人园项目数(含意向)达2200个,其中已签订正式协议项目1850个,协议总投资达3700亿元,建成项目1020个,实现产值695.65亿元、税收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5%、75.6%。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500—2000亿元,税收75—100亿元。
        二是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经济财政稳步增长。在省示范性产业园的带动下,2009年,】3个中标市cDP达到1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443l亿元,税收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9%、18.24%,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4、3.6、8.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13个市一般预算收人平均增长26.9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39个百分点。
        三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财政保持较快增长。通过实施“双转移”战略,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逐步向产业高端环节迈进,促进经济财政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投资、出口、财政分别增长17.7%.23.4%、27.2%和20.7%。产业转移为珠三角发展腾出了空间。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省财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对产业转移“再推一把”的要求,再一次性集中投入2 5亿元,从促进产业集聚、加速转移、提高转移企业的比较优势、行政鼓励四方面人手,实施加快推进产业转移的四项措施:
        一是,2010—2013年,安排8亿元,设立省专业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竞争性扶持资金。对主导产业属于珠三角地区并已具有明确转移倾向的8个行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扶持。促进产业集聚,形成集约水平较高的专业性省级产业转移园,如精细化工、小家电、水产、石材等产业,具体由省有关部门另行确定。其中,扶持地级以上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点产业园区2个,其他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6个,每个中标园区可获得l亿元专项资金扶持。
      二是,安排3亿元,设立珠三角地区政府产业跨市转出奖励资金,对2010—2012年度产业转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中每年名列前两位的珠三角地级以上市政府,给予5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是,安排约9亿元,设立省珠三角地区企业产能转移奖励资金,促进加速转移。对在珠三角地区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并于20IO一2013年转移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生产性企业给予奖励,对企业整体或生产线转移的,根据企业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生产线拆除时对应的上一年度产值(产能),按30形万元年产值(产能)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产能扩张转移(原企业或生产线不转移)的,取企业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所在地2010—2013年实现产值(产能)的平均数,按30形万元年产值(产能)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的出口退税征退税差综合扶持和来料加工工缴费扶持等,提高转移企业比较优势,鼓励外向度高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转移。
 

上一篇: 下一篇: